食補不如睡補~維護睡眠品質的小撇步
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3C產品使用又常常不離手,交感神經常常處於興奮狀況,造成有些人有難以入睡,淺眠易醒,或常做夢導致睡眠品質不好的現象。一般成年人一日應至少睡足6小時,否則身體較會吃不消。但睡眠品質差,睡再多好像也是無法消除疲累感。俗話說『一夜好睡,精神百倍;徹夜難睡,渾身疲憊』,可見睡覺品質的好壞與人體健康有很大的關係。除了有些助眠或是舒適寢具用品可以助眠,還有哪些不需太多花費,就能夠幫助入睡、提升睡眠品質的小『撇步』呢?
1. 睡的時間要對
中醫對肝、膽生理功能的認知與西醫不同,認為五臟六腑都取決於膽的生發,全身氣血都跟隨『膽氣』而起。而膽經在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最旺,若能在此時入睡,第二天就會頭腦清醒、面色紅潤;反之則會頭腦昏沉、面色青白。所謂『膽有多清,腦有多清』就是這個道理。
2. 應用穴位,幫助入眠
頭面部:
四神聰與百會穴—位於頭頂正中,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距一指節寬的位置。
神庭穴—頭部髮際正中直上半個指節處。
按法:以中指按壓,每次3~5秒,反覆按壓4~5次。
頸部:
風池穴—位於頭部後方,往耳後尋找,碰到骨頭突出處,再往靠近髮際的凹陷處下方。
安眠穴—位於頸部後髮際下。
按法:雙手大拇指分別抵住二邊穴道,用力按壓4~5次。
四肢:
三陰交—位於足內側,如圖所示
神門穴—手腕橫紋處,從小指延伸下來,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。
按法: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穴位,一次3秒,約持續2~3分鐘。
3. 睡前熱水泡腳,輔以足底按摩
水溫視個人耐熱程度循序漸進,時間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,高度最少應到腳踝上約10~15公分處,宜泡到全身發熱為止。若條件允許,最好能泡到膝蓋。
中醫認為,現代人因飲食習慣改變、生活壓力大,身體的能量易集中在上半身,形成所謂『上盛下虛』體質,久之將影響睡眠,並出現一系列諸如手腳冰冷、胸悶、頭暈、耳鳴等不適症狀。因此,休假時不妨在下午的4~5點左右,即中醫『膀胱經』和『腎經』氣血最旺盛的時候泡腳,可引氣血下行,平衡上盛下虛的現象,並為下半身補充能量。
*注意:不宜在水中任意添加東西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腫瘤患者,泡腳前應諮詢醫師。
*發燒、嚴重水腫,足部、腿部有急性傷口、感染、發炎、出血、急性關節扭傷者不宜進行。
關於腳底按摩的方法,可參閱:
4. 若睡眠障礙嚴重時,一定要尋求醫療協助
『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睡補』
祝大家夜夜好眠!
喜歡艾蜜莉老師的文章嗎?
(給我一個"讚"^O^)
虹約健康企業社
虹約健康專業彼拉提斯教室
TEL: 02-23654241
FAX: 02-23688623
虹約運動健康網 http://www.i-dream365.com.tw
虹約部落格 http://irisdream-pilates.blogspot.com/